守护网络世界 共筑安全防线||青岛为明学校国家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教育之旅
国家网络安全周
网络安全教育
守护网络世界 共筑安全防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分每一秒,我们的生活都与无形的网络世界紧密相连。随着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号角在9月9日至15日在全国范围内吹响,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号令,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的数字之旅,提醒我们:网络安全,人人有责!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为维护国家在网络空间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坚实保障。
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9月9日起学校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学校紧紧围绕活动主题,通过信息科技课堂对每个班的学生开展了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校园内电子屏滚动播放网络安全知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全面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师生广泛参与,激发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NO:1
数据安全:
守护数字资产的坚固防线
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想象一下,你的学习资料、照片、甚至是创意小作品,都像是宝藏一样储存在你的数字空间里。但你知道吗?这些宝藏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猎物。学校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数据安全课正在上演。老师化身为“数据守护者”,带着我们穿梭于加密与备份的奇幻迷宫中。他告诉我们,设置强密码就像是给宝藏加上一把坚固的锁,而定期备份则像是在另一个世界藏好了一份副本,以防万一。
案例分享:小明喜欢将作业保存在云端,但从未设置复杂密码,结果一次不小心点击了恶意链接,所有资料被一扫而空。这次教训让他深刻意识到,加密保护的重要性,从此他学会了使用强密码和双重验证,为自己的数字宝藏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
预防措施:
①定期备份数据,给重要信息上“双保险”!
②强化密码安全,使用复杂组合,并定期更换。
③启用数据加密技术,让黑客望而却步!
NO:2
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的隐形斗篷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
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个人信息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但你知道吗?分享一张看似无害的自拍照,可能已悄悄泄露了你的位置信息。在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张被模糊处理但依然能识别出关键信息的朋友圈截图,让同学们惊呼不已。
案例分享:小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的旅行照片和行程,不料被不法分子盯上,冒充她的身份进行诈骗。这次经历让她学会了谨慎分享,明白了保护个人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第一步。
预防措施:
①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尤其是地址、电话等敏感信息。
②要差异化设置社交平台好友的信息访问权限。
③安装可信的安全软件,定期扫描设备,防止恶意软件窃取信息。
NO:3
电信网络诈骗:
智斗骗局的智慧之光
电信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恭喜您中奖了,请提供银行账号领取奖金!”这样的电话,你是否也接到过?电信网络诈骗,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让人防不胜防。老师通过一段模拟诈骗电话的录音,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诈骗分子的狡猾。
案例分享:李雷接到一个自称“警方”的电话,称他涉嫌洗钱,要求立即转账到指定账户以证明清白。关键时刻,他想起了课堂上的知识,挂断电话并立即报警,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这次经历让他成为了班级里的“反诈小能手”。
预防措施:
①不轻信陌生来电,尤其是要求转账、提供验证码的。
②遇到可疑情况,先挂断电话,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③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让科技成为你的反诈小助手!
NO:4
人工智能安全:
未来世界的安心守护者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但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老师用一张未来城市的科幻图片,描绘了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场景,同时也提醒我们,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不容忽视。
预防措施:
①了解并关注AI安全领域的最新动态,提升防范意识。
② 使用经过认证的安全AI产品和服务,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软件。
③加强数据保护,确保AI系统训练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通过这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课程和宣传活动,师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享受数字时代便利的同时,也为自己和他人筑起一道坚实的网络安全防线,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为师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