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教师论坛】我讲我的教育故事——不爱说话的姑娘
2015年的9月,我高兴的走进青岛为明学校,开始了新的教学历程。在正式开学之前我对于即将接触的学生有过许多的猜想,我想他们一定是可爱的、听话的、活泼的,有些也可能是调皮的。随着9月1日的到来,我终于见到了我的学生们。他们确如我想的那样或活泼可爱、或乖巧懂事,当然也有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学生们面对我这个新老师大多表现出了热烈欢迎的态度。唯独有一个姑娘,在一学期的陶艺课都上没有显露过一丝表情,讨论、发言更是奢望。这个小姑娘就是现在五年级的小美(化名)同学。
关于小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名字***,与精雕细琢、巧夺天工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想:父母给她起了这个么名字,那这孩子肯定很精致吧。怀着好奇心,我特意在点到她的名字时去寻找这名字的主人,但我见到的却是一张没有丝毫表情的脸,眼神里透着冷漠。这让我心里一惊,赶紧收回的自己的目光,心里默默的想:这孩子估计和我一样是个新来的,还在适应期吧。在之后的课堂上,我有意将课堂气氛调动的轻松自由,但其他同学被我逗得哈哈大笑时,教室的角落里总有一小团冷空气在那淡淡的飘着。这就是我和小美的第一次“接触”,说是接触其实没有说过一句话,我也只有单方面的投过去几个眼神而已。
开学第三周,选修课开始了,当我拿到报名参加陶艺选修课的学生名单时,小美的名字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心里咯噔一下:她怎么来了,对这个不说话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呢?但是很快,我就顾不上纠结这件事了。因为陶艺是新开设的学科,所以报陶艺选修的学生很多,而当时的选修课是所有年级一起上的,所以,选修班里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都有,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新学期的第一节陶艺选修课十分忙乱,我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助低年级的学生修改作品,对高年级的孩子只能简单点拨几句。忙着忙着一节课就过去了。这一节课上,我和小美好像也没怎么交流。
后来的选修课,我渐渐理顺了教学方法,与学生也熟悉起来,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高年级的学生了,但每次要给小美修改作品的时候,我还是十分谨慎的,语气柔和又不过分亲近,虽然每次都得不到任何回应但下一次我依然还是如此。旁边她的同班同学总是好心的打圆场:“老师,她就这样,你不用理她,从来不说话,和我们班主任也不说话,我们班里有男生还说她是哑巴。”每次听完,我也是只笑笑,忙别的去了,我知道同学们是怕我因为小美这样不尊敬老师而生气。但有什么好生气的呢?这个孩子是在用这种方法保护自己啊。就这样整整一学期,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她都是热闹的陶艺室里的一团小小冷空气,安静的、淡淡的存在着。我也继续谨慎的保持着和这个孩子的距离:每次点名,只是看她一眼;每次给她做示范,也只是详细的讲完就离开,然后远远地看着她按照我说的方法完成作品。慢慢的,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神不再那么冷漠了,她正用自己的方法回应着我:每次点名,她都会看我一眼,每次我做完示范,她都会按照我的说的方法要领完成作品,而且我发现,她的少言寡语使她的作品更加精致、细腻。渐渐地,我看到了她的变化,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会停下来看着我。每当这时,我都非常开心,高兴地向她走去。当我在同学们开玩笑的时候,也能见到她一闪而过笑容。三年级的下学期时,她甚至还能和同组的女生一起“修理”组里调皮的男生,只是不说话而已。
令人欣喜的转变发生在她们升入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每次选修课上,我都能准时看到她的身影,而且每次来都是快乐的。但我们的交流仍然停留在眼神上,偶尔我能听见一个陌生的声音小声的说话,但当我看向小美的时候,她马上闭上了嘴巴。“好吧,”我想“看来想和小美说上话还得再等等,不过应该不会太久!”果然,期中左右,我两很自然的开始了语言交流。直到现在,小美成了选修课里最快乐的孩子之一,每次上课都能听到她和同学之间有趣的谈话。一次,不知哪来的灵感,她给自己做了一只小拇指,做的逼真极了,夹在无名指和小拇指之间,高兴地向同学们展示着,把同学们逗得前仰后合。还开心的叫我过去看,见她笑的那么开心,我也十分欣慰。
一次和小美妈妈交流,她说:“王老师,这孩子和你有缘,她很喜欢你!”我听了感到既高兴又荣幸,还滋生出了一点点成就感。一块不会说话的泥巴,一个安全的距离,一直以来默默地关注,让这个原来冷漠的孩子变得快乐起来,这是只有在为明这样一个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校园里才会发生的事情。这样的故事在为明也许每天都会发生,但对于我来说,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一段最难忘的经历。
“常有人羡慕优秀的人天赋出众。事实上,只有绝少数人天赋秉异。更多的人能够出类拔萃,是因为对事业全身心的投入与付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优秀考的试日复一日的努力与积累”—— 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教师 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