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敦煌 余韵未央——青岛为明学校高冰老师与他的国学大讲堂
漫漫敦煌道,山水总关情。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着东西方文明,敦煌作为丝路上的咽喉要地,承载了璀璨的文化艺术,蕴含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密码。向传统文化致敬,为明大讲堂继续开讲。
本学期,青岛为明学校国学主题一直围绕“敦煌文化”展开主题研究性学习。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敦煌,深入探究这块民族瑰宝,激发学生对敦煌历史文明的兴趣,2018年6月7日晚,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师生齐聚为明剧场,聆听由我校青少年国学院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初中部历史教师高冰老师主讲的国学讲座——“至美敦煌,余韵未央”。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社会机构科普课程促进中小学特色实践课程开发的研究》的参与者,青岛为明学校十分重视国学文化内涵发展,每学期选择一个国学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在国学项目组教师的带领下,全校师生积极实践研究,跨学科横纵结合,以丰富的国学活动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国学大讲堂”、“国学戏剧节”、“国学主题运动会”等活动展示师生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继“汉画像砖”主题教学研究之后,本学期,学校又以“敦煌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为了真实再现敦煌文化并深入研究,国学项目组教师不惜千里,走进敦煌实地考察历史文化,获得许多珍贵、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此次讲座中,高冰老师就是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适时应用,力求为师生们呈现一场有深度、有内涵、有文化色彩的国学视听盛宴。
讲座伊始,高老师引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对敦煌的评价:“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再没有第二个”,指出敦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讲座过程中,高老师结合视频、音效等元素一一展现了月牙鸣沙、雅丹地貌、沙洲夜市、大漠雄关等敦煌历史,随即引出讲座框架:敦煌的历代沿革变迁,莫高窟艺术价值和当代对敦煌的传媒推广。高老师从敦煌地望入手,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历数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诸代敦煌城市发展概况,总结出该地区宜耕宜牧的自然环境(古代),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桥头堡,丝绸之路咽喉三大战略价值,辅以成语典故,传世名画,史料典籍为佐证,还原了敦煌的前世盛况。
对于宗教文化,讲座也予以渗透。第二篇章高老师从缘起涅槃,因果业报、生死轮回,三界六道等佛教文化切入,带同学们领略了莫高窟建筑、彩塑、壁画、藏经洞的风采,突出其精湛工艺,深奥寓意,广博内涵。该部分以“莫高之殇”收尾,介绍了近代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等西方“探险家”对藏经洞的劫掠以及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的一代代优秀敦煌儿女对民族文化的守望。
第三篇章,高老师从设计美学和传统文化的再发现角度,阐述了敦煌元素倏而荏苒,经典留存,对当下人们的生产生活仍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广,中国的敦煌正在变成世界的敦煌,越来越受到外界的追捧和重视。
讲座接近尾声,高老师以莫高窟·61窟壁画·《五台山图》为结束语,援引梁思成先生按图索骥寻访唐代建筑的史实,对比中日两国文明特色,呼吁同学们坚定、执着、有信仰,怀揣敦煌梦,传承中华文化,挖掘民族宝藏。
——国学系列主题活动回眸——
青岛为明学校青少年国学院国学实践基地落成
“走进敦煌文化、走进古代运动”国学主题运动会盛大开幕
敦煌文化课题组核心成员、青岛为明学校教师实地考察敦煌历史
以敦煌文化为背景的原创舞蹈搬上为明大舞台
国学大讲堂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国学大讲堂之“孝”文化
博物馆进校园——以汉砖文化为主题的国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