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数学优质课活动:异曲同工 彰显智慧
五月繁华似锦,绿荫如海。当课堂摈弃雕琢,真实就是美丽;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更显精彩。在这个收获的5月,我们数学组全体老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展开了公开课教学活动。学校全体数学老师和学校领导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二年级王坤坤老师,给全体老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王老师稳健发挥,课堂上亮点不断,高潮迭起。听课学生小手高举,小眼放光,和老师一起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奥秘。通过变魔术的游戏导入,将线段图变成纸条,及时引导的方式帮孩子学习一些思维可视化的技巧,深刻的理解题意。
四年级赵娜老师,授课内容是《平均数》。课前,赵老师做了充分准备,让同学们进入了有趣的学习,又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展示,引入了两种思考方法:“移多补少”和“合并平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全体同学都参与了课堂学习,认真听讲,主动参与,赵老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节精彩而有实效的课堂。
五年级王敏老师,授课内容是《简单的组合》,本节课是学习概率的统计的基础。王老师本着“每个孩子都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原则,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现实素材展开学习。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体会有序思考的优越性,进而学会有序排列的全部情形。这样的数学课堂需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分类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符号化意识的培养,我们的王老师做到了这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四年级哈佛班老师王琳,运用哈佛思维讲解《平均数》。引导孩子们用看到、想到、想知道的思维模式,让知识变得具有话题性。通过让孩子们联想本节课与自己、周围其他人、世界的联系展开讨论。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设计我们新校区的平面图形,发展了孩子们创新思维。
一年级王圆圆老师,授课内容是《厘米的认识》,让孩子从身边去找1厘米,感知1厘米,建立表象。一年级宋灵灵老师,授课内容是《表格列举法》,通过动画导入,吸引孩子眼球,调动孩子兴趣。二年级薛梦娇老师,授课内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通过巧妙地变换、拉伸渗透了两种图形的特点和关系。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舞台,青岛为明学校数学组每位教师勇挑重担,积极参与,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同行请教。数次磨课,反复研讨,修改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节,精心制作课件,字斟句酌,推敲每一个细节,最终呈现出了两节各具特色的课堂,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展现了团队的实力,得到领导和各听课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相互学习,集中交流,反思进取,探索进步。参加一次活动,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通过优质课的考验与历练,我们数学组的全体老师更多了几分自信、淡定和从容。我们相信,有学校全方位青年教师搭建的成长平台,在团队的协作下,抱团行走在课改的队伍中,我们会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