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十个一” 美育浸课堂||青岛为明学校初中部掐丝珐琅社团活动成果丰硕
培养学生“高分数、高素质、高品位”。落实“双减”政策,在为明教育新课改的推动下,青岛为明学校将特色美术教学与推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相结合,积极开展多项深受学生喜爱的美术课程,在校园广泛播撒艺术的种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合理安排特色课程,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资源。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与爱好需求,初中部特开设了掐丝珐琅美术特色课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综合素养,让每一个学生拥有“2+N”项美术特长。
掐丝画
Cloisonne
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称为掐丝珐琅。在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背景下,本社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本社团意在传播景泰蓝工艺的文化魅力,让非遗走近生活。学生探索景泰蓝的历史文化、学习制作技巧、提升创造能力等,将科学、工艺、文化和生活相结合,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匠心,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掐丝珐琅的制作通常可以分为5个步骤:
①设计;②画稿;③掐丝;④点蓝;⑤封胶。可以说,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在掐丝珐琅技艺中对于材料的掌控和工具的使用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强大的耐心和细心,制作过程也是一种对于意志品质的磨练。
掐丝珐琅
社团课上选用更常见的掐丝板,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设计图,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工艺作品。
从器具到画板,学生们在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社团发现美、创造美,用丝与线镶嵌美的轮廓,填充美的色彩,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技艺的美与韵味,增强了文化自信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部分作品展示
掐丝珐琅课程的开展,不仅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学生了解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文化遗产是国家的底蕴所在,感受到“弦歌不辍”的传承,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体味“品类之盛”的生机,让汉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