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十年,这里有一所好学校】青岛为明学校校庆周系列活动专题⑥:高中部为明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汇报展示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和项目,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10月23日上午,作为青岛为明学校十周年校庆周系列活动之一的高中部为明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汇报展示在南校区为明剧场举行。
本次展示的内容是老师们从学生大量的研究性成果中选择出的一个主题研究项目。该项目以生物学科“酶”,为主要线索,将青岛本地与酶有关的特色食品归类做出的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让学生真正迈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兴趣与知识碰撞出火花,“跨”出新意,“研”出真知。
一
场外特色摊位
剧场外的特色摊位上,同学们亲自研究制作的美酒与美食也给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
研究性学习汇报
自为明建校以来,每年都有探究性学习,如:生物模型制作、植物的组织培养等,而今年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制作传统发酵产品。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发酵技术进行酿酒、调味品、食物的制作,积累了丰富的发酵经验。为明的孩子们也来探究这美妙的发酵技术了。在康恒源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的足迹洒满整个海滨湾畔,去寻觅知识也寻觅美食。
研究性学习一:
馒香四溢,纯味至臻
王哥庄馒头可谓是青岛有名的特产,正所谓“百年馒头香,认准王哥庄”。“馒香四溢,纯味至臻”小组专门去了王哥庄馒头非遗传承基地,切身感受非遗文化传承的魅力。在手艺老师傅的带领之下,孩子们先是欣赏了非遗历史与五花八门的面塑,接着跟随手艺师傅们亲手制作馒头,从面团发酵到发酵处理再到最后的蒸制,孩子们全程参与,并分析各项实验变量,最后蒸制出热腾腾、香喷喷的大馒头。通过这次馒头发酵试验,学生们成功掌握了酵母菌发酵的基本原理与制作方法,并得出具体的实验结果,孩子们在课题汇报过程中,热情地与大家分享实验结论,并表达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不断的探索发酵技术,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研究性学习二:
酸爽泡菜,美味天成
馒头热乎乎上桌了,那可不能没有下饭菜,所以孩子们又继续投身泡菜的研究制作中。泡菜的发酵并非易事,同学们在康老师的指导下,经历了选菜、洗菜、切菜、调味、泡制等过程,切实力当了一把“中华小当家”。小组成员们积极配合实验,仔细记录实验变化,认真控制实验变量,耐心等待实验结果,充分体现了为明学子不惧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了解了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活动的变化,掌握了泡菜发酵技术,并且学习了如何通过控制发酵条件来优化泡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孩子们在汇报中说到:适当的发酵时间和条件对泡菜的品质有重要影响,我们需要确保泡菜的食用安全。果不其然,做出来的泡菜又香又脆,美味之至,让在座嘉宾们也品尝了一把“为明版舌尖上的中国”美味。
研究性学习三:
崂山红韵,茶美如诗
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醇厚飘香,茶香四溢,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康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崂山二月二农场去实地制茶,跟着当地有名的老师傅采茶,然后进行零调,再揉捻,揉捻后包裹好进行发酵,完成后炒制,最后装入茶包。制茶本就是慢工出细活,整个过程孩子们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认真仔细做好一个步骤,孩子们在茶农师傅的指导之下始终秉持着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传承,用心制作每一份茶叶,让茶香穿越山水,抵达每一位品尝者的心田。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了解了茶叶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掌握了不同发酵程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学生们与在场嘉宾们分享到茶叶发酵是一个涉及酶活性和微生物活动的复杂过程,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茶香在学生们的指尖散发出独有的香气,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了中国茶艺的博大精深。
研究性学习四:
葡萄佳酿,醇美绽放
唐诗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发酵怎么能少了酒呢!在生物老师指导下,同学们自主讨论,设计出最合适的实验方案,挑选葡萄,摘除破碎、污染、腐烂的部分,设置对照实验,探究葡萄去皮与不去皮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加酒曲与不加酒曲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最终探究出最适宜葡萄酒发酵的条件,制作大桶葡萄酒与大家分享。此次试验,让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美味香甜的葡萄酒,更让学生们了解了酵母菌的多样的应用价值,学习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的的特色技术。孩子们做的美酒,酒味纯正,让品尝者更是蠢蠢欲动,“味”令智昏!
研究性学习五:
琥珀流金,啤酒韵香
在生活的舞台上,有一种饮品总能带给我们愉悦与放松,那就是啤酒。啤酒可是青岛最具特色的名片之一,学习发酵啤酒需要大型发酵罐,而很多设备是学校所不具备的,但小组成员并没有因困难而放弃,而是变困难为动力,为明学子又将探索知识奥秘的脚步踏进了青岛啤酒制作工厂。在学习啤酒发酵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探究,仔细记录,让小麦如琥珀般绽放光芒。在啤酒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学习到啤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活动和化学变化是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酵母的数量和代谢活动直接影响啤酒的风味和质量。发酵技术的进步,例如锥形罐发酵法,可以显著提高发酵效率和啤酒品质。掌握了特色啤酒酿造技术的学生们,可以说都是小小酿酒师一名了!
研究性学习六:
甜蜜醪糟,韵味无穷
除葡萄酒、啤酒外,当然还有米酒——醪糟,那香甜的味道背后蕴含着神奇的生物发酵原理。米酒制作较为家常,学生们在学校餐厅里做的热火朝天,蒸煮糯米等待冷却,拌上酒曲等待发酵,坐在板凳等待品尝,耐心的等待终换来了美味佳酿。学生学习到糯米的糖化发酵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化学变化,适宜的发酵条件对于醪糟的品质至关重要。体验了生物实验的复杂性。孩子们分享到醪糟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还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如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等,因此小组成员迫不及待地将“秘方”分享给同学与家人,真正把课堂所学带进了生活中。
在发酵的实验中孩子们通过亲身感受劳动过程,不仅探索了微生物的奥秘,更是感受了生命科学的魅力,以自然为教材,以天地为教室,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加深了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这充分体现了为明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以劳养德、以劳促智、以劳创美、以劳健体的劳动实践教育模式下茁壮成长,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