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爨弄,六年征程||青岛为明学校第三届国学戏剧节精彩上演
2021年1月7日18点39分,由青岛为明学校科研督导处策划、小学部主办的第三届国学戏剧节振奋开演。在这阳历新年余兴未退的凛冽傍晚,戏剧节的第一通掌声,如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发出的第一声清越的生命之音;这声音足以划破冷寂,给新的一年平添振奋的力量。
“三花爨(cuàn)弄”是什么意思?据明代戏剧研究者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宋徽宗见爨国人来朝,衣装鞋履巾裹,傅粉墨,举动如此,使优人效之以为戏。” 爨国人,就是当时居住在云南洱海附近的少数民族,主干是现代白族的祖先。大约是当年爨国人与众不同的衣着、涂脂抹粉的习俗和滑稽夸张的举止,令宋徽宗印象深刻,后来便命令戏剧工作者装扮成爨国人来取乐。这里“弄”是装饰的意思,“爨弄”解释为“装扮成爨国人”。后来,金代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发展成一种新的戏剧样式——金院本,金院本是元杂剧乃至中国戏曲艺术的基石,别名就叫“爨弄”;形成了以“末泥、副末、装孤、副净、引戏”五种行当分工合作的表演模式,所以又叫“五花爨弄”。如今“爨弄”不仅指代“金院本”这种戏剧形式,也是“戏剧表演”的别称。
本届戏剧节分为三个篇章,故而策划老师称之为“三花爨弄”,意思是“三个篇章的戏剧表演”。我国的道教将核心理念“精、气、神”称为“三花”,因此本届戏剧节三个篇章分别命名为《精秀篇》《气质篇》《神韵篇》,以赞颂青岛为明学校六年的办学成就。
精秀之英,创业先行
第一篇《精秀篇》首先以依据史实敷衍而成的原创短剧《办学》开始。据《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齐景公曾邀请孔子在齐国尼溪之地办学,但因丞相晏婴的极力反对而未能实现。《办学》第一幕再现了晏子和孔子在齐国庙堂之上的矛盾冲突,传达孔子在齐国办学的艰辛与无奈;第二幕则回到现代,通过两个招生老师的对话,传递青岛为明学校初创时的乐观与坚持。“第二幕”也是依据真实情况铺陈而成的,当年,雷丽霞校长率领团队从广州北上青岛,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学校如期开学。经过六年发展,如今,在校学生人数已达两千余人;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民办教育的样板。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压力,青岛为明学校没有违背教育本质,始终秉持素质教育之初心,高举立德树人之旌帜,将高分数植根在高素质、高品位的沃土之中,潜心办学,科学行教,将学校的长远发展,学子的长远人生规划纳入良性循环。
气质雅正,必有收获
第二篇《气质篇》也以原创戏剧《观摩》起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长观摩团到青岛为明学校观摩素质教育成果,其中有位家长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多有质疑,经过老师的耐心解说,为明理念最终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可。本剧可算是歌舞剧,剧中推出三个观摩项目——国学礼仪展示、青春期华尔兹、选修课国标舞,皆可成为独立的歌舞节目;三者的伴奏歌曲皆为我校王翰老师原创。
“国学礼仪展示课”将古代楚国将士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精神,与现代逆行医护不辞艰险,呵护健康的精神并举,赞颂优秀的文化精神在荆楚大地上的传承。
“青春华尔兹”则是对我校青春期教育成果的展示:我们主动为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创造适度接触的机会,通过共舞高雅的华尔兹,消解对异性的神秘感。
“选修课国标舞”则承载着我校对素质教育的坚守:为了提升素质和品位,我们为学子准备了几十门选修课程,课程涉及文学、音乐、舞蹈、书法、体育、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庄子》中有寓言说:圣人许由不愿意接受尧帝的禅让,认为“名者,实之宾也”;青岛为明学校从不偏废素质以求分数,因为分数是素质的附属品,也是“实之宾也”,青岛为明学校的成功表明:科学的教育不是喧宾夺主、有名无实的教育。
由高冰主任组织并参与,携初中部张秋泽、赵璇、曾芳老师带来的诗朗诵《致敬校长——我们收获了》同样感人至深。在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爱的礼赞》优美旋律伴衬下,四位老师以精品小学、优质初中、多元高中、高端国际教育、传统文化五个点,勾勒雷校长青岛办学六年来,对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还是那学校还是那海湾,还是那创业者伴着那山。今日的为明已成为标杆,功德的高境界只要平凡。”朗诵节目深沉收尾,徐雨轩、任雪两位老师随后登台哼唱歌曲《只要平凡》;LED屏上,逐帧播放着雷校长六年来的经典瞬间,移人情思。
每个学校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气质,青岛为明学校的气质可谓雅正。雅,有“合乎规范”、“高尚细腻”、“君子之交”等优美含义,从教者不违教育本质,不舍教育高度,不乱教育细节,才可征服家长,从而深化家校合作,渐入佳境。雅正就是这样炼成的,收获就是这样促成的,气质就是这样修成的。
神韵悠然,升华心灵
青岛为明学校始终坚持“对孩子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这不是一句顺手拈来的招生广告词,而是教育工作者的庄严承诺。全体为明人不违素质教育的初衷,坚守立德树人的本色,探索文化精神的旨归,致力人文情怀的塑造。立志将孩子培养成兼容厚重、大气、高远、时尚的自由人,塑造成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倘能如此,才算是对孩子一生负责。而一种神韵悠然,升华心灵的人文情怀,便是上面所说的“自由人”和“现代人”的重要标志,正如《拯救》中所说:“我们要好好把握当下,把握自己,因为我们对历史与未来是负有责任的。活在当下,尽可能激发‘人’的潜能;把握自我,尽可能唤醒‘我’的担当。今天,我们为历史遗憾,去拯救先人,就不要让未来的人再为我们遗憾,来拯救我们了。”这是剧中人物所崇尚的理性精神,也是青岛为明人所追求的教育情怀、人本情怀。
戏剧节在国际部体育教师臧少勋《拯救》的铿锵旋律中落下帷幕。
本届戏剧节,所有戏剧演员都来自小学部六年级,经过一个月断断续续的练习,小演员们对于戏剧表演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心中的进取心和表演欲被悄悄唤醒。在这个过程中,排练老师明显感受到孩子们在不断进步,渐渐把握所饰演角色的特征。孩子们的表演虽不免稚嫩,但戏剧节的每一分精彩都是他们经过努力而缔造的。戏剧节结束,他们似乎什么也没得到,而深埋心底的热情、自我实现的欲望、领悟悲欢的性灵、不辞艰辛的精神……都已经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扎根,慢慢聚合成一种受用终生的素质。在戏剧节筹办过程中,六年级负责人冯主任、哈佛六一班班主任韩璐老师、哈佛六二班班主任王之冠老师,以及其他班主任老师都不同程度上给予活动以宝贵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