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载同窗今竣业 为明学子正昂然||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成功举办“国学竣业典礼”
古人燃烛为求光明,正与我校的名字相扣;制礼老师保留了古代礼仪上燃烛的传统,而每一章都以蜡烛立象尽意,故我校竣业礼亦名为“明烛六章”。佛教文化中有“六根”:眼、耳、鼻、舌、意、身。如今,庚子鼠年已经过半,回顾过去的六个月,我们颇有感慨。在典礼第一章《启烛说岁》中,三个小主持人与六位童子配合,以“传统六根”起兴,诉说“庚子六月”,传达我们在这新冠肆虐的非常时期之非常感受。
童子甲:我为舌,说一月,品珍馐,过春节。封湖北,民受罪,心牵挂,不甘味。
主持人:庚子年第一天我们没了兴致,吃什么都不香处处封街休市。预定的电影票成了一张废纸,活了这十几年没见过这种阵势,就像平静的湖水丢下一块大石,四溅的水花将周遭的平静吞吃。新冠病毒向各地增派着恐慌,转眼间沦陷了全国各地。
学子以这种方式诉说半年来不平静地生活,也诉说为明在非常时期对他们的关爱。疫情爆发之初,雷校长、孙校长都第一时间赶回青岛,组织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工作。学校通过网络,为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消解心理恐慌,增强防病意识,并积极为武汉灾区组织捐款三十余万元。小学部更是利用文学、艺术等一切手段传播正能量,传递真精神,陪伴学子们度过了中国被瘟疫笼罩的那些晦暗的日子。开学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没想到我们在为明的眼中竟那么重要!
受疫情影响,孩子们着实度过了一个超长的寒假,5月25日才开学,刚过一个来月,就毕业了。对于这种状况,孩子们一时很难接受,优质601班的一位同学说:“这种感觉,好像寒暄的话刚说完,还没有来得及说心里话,就又要分开了。”制礼老师有感于此,设计了本章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的“诉说”:
学生己:我为意,说六月。一转眼,要毕业。难割舍,是深情,不分离,在为明。
礼官丙:初夏的雨绵绵夹杂着呼呼海风,我们就要毕业奔向各自的前程。我想留下来这里有优质的初中,我想留下来这里有熟悉的环境。何必相濡以沫江湖已任我纵横,我们彼此约定相守在青岛为明。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教育是将虎引向山林,将鱼引入江湖,将人引到更大境界的事业,而不是把虎囚入樊笼,把鱼掀上堤岸,令人陷入逼仄境地的活动。学子们临别依依,难忘深情,不舍母校,其实六年级的孩子心里已经有一杆秤了,他们能够感知好教育的分量。为明就是他们的“江湖”,这里有源头活水,这里有东来肥水,这里有真情似水。
第三章《传烛谢师》以新旧教师交接的形式训诫学子:应以传统士大夫精神为范,以现代社会中弊端为鉴,摒除传统文化之“六恶”(独、贪、斗、邪、奴、愚),建构以民主精神为指引的“世界眼光”;弘扬青岛为明之“六守”(圣、廉、谅、正、毅、刚),塑造以文化精华为骨骼的“中国灵魂”。
小学部汪主任首先以“旧日师”的身份登台训诫:“一除‘独’,残贼不可忍,独夫惧人本;万世开太平,民主是元神。二除‘贪’,饮河期满腹,巢林仅一株;饕餮几人乐,闻听万民哭……”每条训诫完毕,礼堂内学子都高声回应“敬诺”,在古曲《将军令》的旋律中,氛围雄浑励志。我们原创的礼辞之中,文化含量相当丰富,甚至可以当做国学教材使用。比如以上两条,就涉及《孟子》、《荀子》,以及西方民主精神中的知识,若铺开讲解,足以使学子受益。孙玉强副校长以“新先生”的身份登场训诫:“一守“圣”,圣者必通达,不怕做杂家;德操勤积累,凡人自升华。二守“谅”,海阔涤残垢,天高自清秋;刻薄人皆怨,一笑泯恩仇……”孙校长声音洪亮,气势不凡,将礼仪的气氛高度引燃,全体学生之“敬诺”回应声几可爆棚,此情此景,感人肺腑。
而后,各科任课老师上场,接受全体同学的揖谢。礼官依次高声宣布:“感谢语文老师!文章知挈领,一字一先生。感谢数学老师!运算促聪明,人生解方程。感谢英语老师!知晓一家言,世界半了然;感谢体育老师!增强我体质,坚强我意志;感谢科学老师!百科一门传,方寸看大千;感谢音乐老师!五音何悠扬,音乐不伪装。”每位老师亮相,全场学生皆以洪亮而真诚的“多谢”之声为报,此情此景,感人肺腑。为明小学部人才济济,拥有四名山东特级教师、两名山东教学能手、十名地市级骨干教师、二十余名区级优秀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百分之三十,在青岛市,我们的师资力量是数一数二的。让教育无处不在,关爱无处不在,努力将我们教育的承诺落到实处。
第四章《献烛拜圣》中,我们以 “为明六贡”( 杏仁、核桃、橙子、饴糖、荔枝、李子)进献“国学六家”(儒、道、佛、墨、兵、荀),从而彰显“为明六德”( 仁、和、诚、义、智、礼);传达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崇敬之情。六名童子登场,各司一家宣诵;每当童子诵毕,全场立即诵读这一学派的一句名言,如:
童子甲:我献杏仁祭仁,孔圣仁爱为本,做人犹如此果,破壳乃见香心。
全体:孔子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制礼老师邀请初中部主任王洪伟及五位名师录制了六段短视频,安插于典礼之中次序播放。六位老师结合现场全体学子所诵读的六家学派的名言,逐一简介初中部的办学特色。王洪伟主任介绍了初中部专业的育人模式: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事业,应着眼于“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四个维度,着力培养知行合一的明理少年。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培养出真正懂得仁爱的好学生,工作才算有意义。语文特级教师韩英解读了鲜明的为明特色:“青春期”是一种病,我们的孩子在青岛为明学校用两年的时间治好了这种“青春病”,自然迎来全面进步的爆发期。《道德经》中说:“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我们的特色教育的特色在于顺其自然,施教于无形。数学骨干教师李艳静展示了丰富的特色课程:包括国家精品课程、艺体特长课程、综合活动课程三大类,形成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科学课程体系。佛家曰:“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好的课程体系就是将学子的今生,引渡到成功境界的石板路。语文骨干教师张秋泽例举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以目标导向和学生自主为特征的为明新课堂,在高效提升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有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其实提升智慧,能使志向更加坚定;敢于实践,可令言语更有分量,初中部的教育承诺是有分量的。历史首席教师高冰展示了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以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领衔的,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为主体的名师团队。《孙子兵法》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作为西海岸数一数二的优秀团队,初中部已经为下一届初一配备了“梦幻团队”。英语骨干教师李世恒介绍了精细的管理服务:初中部奉行二十四小时无缝隙管理模式,将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工作落到实处。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是一种规约,礼是一种底线,我们严守规约,提升底线,力求五星级服务,打造青岛最优秀的初中。“日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何必去苦苦寻找春天,其实这里已然是春光明媚,风景独好。
第五章《聚烛受书》中,孙玉强副校长再次登台,为六名童子发放毕业证书,并为他们戴上独具为明特色的“六和冠”。受毕,孙校长做了即兴演讲:祝愿学子一帆风顺,前程似锦。第六章《举烛诵诫》,由小主持人带领全体同学诵读《竣业诫词》:“学路漫漫,已竟初程。下庠结业,乐也融融。雷氏校长,丽霞可证。亦有良言,诫子由衷……此生倏忽,过隙无踪。少年有志,鼎定日中。忆昔黄口,懵懂顽童。有缘教诲,竣业为明。”诵读完毕,全体师生起立,高唱聂耳的《毕业歌》,2020年小学部国学竣业典礼在昂扬雄壮的氛围中结束。
制礼老师王翰在前四章结尾处加上了文艺节目,取名“煞尾节目”。元散曲中有一种形式叫“套数”,指由同一宫调中不同曲牌的几支小令曲子连缀而成的,有头有尾的一套完整的曲子,“煞尾”指“套数”中最后一支曲子。我校的国学礼仪皆有与主题相关的文艺节目,一律命名为“煞尾节目”。
第一章的煞尾节目,是由我校张维桐老师原创的歌曲《春天的歌谣》。今年四月的一天,六年级哈佛二班班主任张维桐老师打开了本班教室的门,看到桌椅整齐地码放着寂寞,吉他孤单地倚靠着无奈,水杯默默地守候着冰冷,而窗外春光如沸,却没有往日像春光一样充满活力的学子的呼应。眼前情景触发了张老师的创作灵感,她即兴创作了歌词,并邀请学生家长郑大伟先生谱曲,歌曲《春天的歌谣》就这样诞生了。疫情期间,张老师克服重重困难,请人编曲、演唱、录音、录像;其间受到雷校长的点拨,将主题定位在复工复学上。成品一放到《学习强国》上,短时间内就达到近三十万的点击量,并成为央视频APP“世界因你更美——最美音乐作品评选”的“一号作品”。孙玉强副校长对《春天的歌谣》取得的宣传效果颇感欣慰,要求小学部艺术老师发挥专业特长,以多种形式诠释这首歌。典礼中上演的,就是由人声和刘一民老师与弟子们吹奏的葫芦丝声共同交织而成的美妙旋律。
面对百年一遇的大瘟疫,各个学校积极募集善款,支援武汉人民抗击新冠,并请人创作了歌曲《不能忘记》;要求各分校必须演绎、推广,以此为医务人员点赞,为武汉人民打气;呼应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典礼第二章的煞尾节目,就是由宫蕾老师指导的歌曲《不能忘记》。
“六载韶光去,临别感喟生。谆谆开混沌,娓娓铸灵明。”六年来,学子们不仅在为明启蒙开智,还在为明收获友谊。宫蕾老师指导的另一首歌曲,便是翻唱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歌曲寄望学子们在漫漫人生路上,彼此携手并进,永远是朋友。孩子们在舞台上演唱同时,大屏幕上播放着他们的照片,记录了其小学生涯中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相信这些定格的美妙岁月,足以让孩子们回味一生。
青岛为明学校注重国学教育,我们重视道德教化,用现实精神激活传统美德;重视诗歌教化,以美学范式寄托爱国情怀。“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是古代楚国人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在武汉,这个屹立在荆楚大地上的城市再次向世人展示了祖先楚国人的那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王翰老师原创的歌曲《国殇》,以古风加进行曲的风格,尽力诠释这两种精神;尝试着落实雷丽霞校长提出的“用现实精神激活传统美德”的教育方针。刘一民老师现场演唱可圈可点,刘芦莹老师所编舞蹈有模有样,大屏幕上惨烈的古代战争场面与武汉抗疫时医务人员、人民军队逆行疫区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其雄壮浑厚处令人击节叫好。
青岛为明学校,是一个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地方,是一个素质与品位兼顾的地方,是一个教学与服务协和的地方,是一个传统与现实激情碰撞出美丽花火的地方,欢迎学子们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