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初中语文“6+1”研讨课快乐高效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学习语文,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结合新的课改理念,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初中部语文组的三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参于到高效“6+1”研讨课活动中。
金慧老师的《伤仲永》一课,由“江郎才尽”的典故引出方仲永由一个神童而到泯然众人矣的故事,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自然引入到课文的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以读为先导,学生通过“三读”的方式完成了对课文由初步了解,到熟悉,到理解的过程。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结合工具书,使用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精彩的汇报和老师的精当点评相得益彰,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王翰老师的《理想的风筝》一课,由一个朋友在春节前送给自己一个小马扎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也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这堂课中,王老师以这篇课文为切入点,引入了大量的名著中的精美的语段,引导同学分析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精美语段的诵读分析大大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拓展了思维,在如诗如画的美文学习中同学们如沐春风,感受着文学的美好。
龚淑艳老师的《雪》一课,环节设计清楚,学生能够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同学们在合作探究中针对学案中的问题,一边精读课文,一边就有疑难的问题互相研讨。在展示环节中,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同学们的展示顺序,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调动了课堂的氛围。课堂上,鲁东琴对问题的分析回答准确到位,令所有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大加赞叹。
此次语文组三位教师在高效“6+1”研讨课活动中,一改往日传统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自我领悟知识的内涵,从而牢牢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当然,研讨课中,我们还有不足和困惑,有待反思和解决,如:在思议的环节如何设计学案才能更突出重点;在展的环节的如何把握和调控;在检的环节上运用哪种方法做到更高效等问题还有待研究。我们语文的全体老师将在教学中不断借鉴、摸索和创新,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创建高效、精彩的“6+1”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