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回归到生活中。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为明学校利用假期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课外作业综合实践活动。这次实践作业是以开放的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和提高。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学生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促使学生学好、用好数学知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了学习资源。实践活动作业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课内和课外知识,如一年级的“找找周围的数”实践作业,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字转化成生活中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年级的“做一个棒棒的口算小能手”实践作业,学生跟父母做游戏“对口令、玩扑克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提高口算能力,在“玩”中“学”;三年级的“全家辨方向”实践作业,在旅游的路途中,全家总动员辨方向,体验用数学的眼光欣赏世界;五年级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平移、旋转”实践作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渗透的数学的美,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在这次课外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来解决问题,有效地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了由“学”数学到“做”数学的桥梁,学生的内心自然就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就为自主探索创造出良好的条件。如四年级的“探究身份证编码之谜”实践作业。作业分四个模块:认一认、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首先由“认一认”,让学生了解身份证编码的各部分组成,掌握其规律;其次经由“想一想:为什么有些号码最后一位是X?”,进一步揭开身份证号码的神秘面纱。然后通过“说一说”,体会身份证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最后 “做一做”,学生变身“小小警察、小小侦探”,利用所掌握知识辨别身份证信息,抓住罪犯。这样有意思的活动,不仅提高学生学习书写的兴趣,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做”数学,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通过数学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