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明学校名师系列报道 || 小学部十佳班主任陈亚:让爱与责任同行
班主任,天下最小的主任,却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没有八小时以外,永远在陪同学生前行的路上……这就是青岛为明学校教师陈亚十二年“班主任”工作的写照。
陈亚老师是学生的良师,同事的益友,是一名有爱、有责任心的优秀班主任。她担任低段班主任以来,用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她“责、勤、爱、新”的四字真言。
以责为先,锐意进取,争当优秀的教育者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责字当先,勤奋努力,不断地学习提升、建设自我,提高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能力,做到因材、因地、因人施教。在工作中大胆创新,为了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具备丰厚的班级管理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她广泛查阅资料,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以求提高班级管理艺术。她经常写反思、写札记、总结经验,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班级管理的水平,促进个人更快更好的发展。并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勤于班务,言传身教,做学生的领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更重于言传”。陈老师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的,她必先起带头作用,有时候遇上地上有纸屑,她会弯腰捡起;遇上桌子不干净时,她会拿起抹布;发现花需要浇了,她也会亲自拿起水壶;黑板上的字她会用心工整书写……陈老师这样的榜样带头作用,深深影响204班的孩子们。上操、下操、午休起床回教室经过教学楼门口时,我们经常能看到204班的孩子走到教学楼外门旁边帮同学开门的身影。每天放学时,经常会有同学自觉提醒大家看看自己的桌椅是否摆齐,有没有做到“三清”。陈老师的以身作则也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她的辛劳并懂得了感恩。吃早餐时,经常会有孩子们趁陈老师不注意帮她拿碗、递纸巾等等。
班级管理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班级管理靠“管”更靠“带”,在陈老师的带领下,204“小荷班”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
用爱倾注,用心呵护,做学生的知心人
“亲其师、信其道”道出了“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陈老师平时注重与学生谈心,分享他们进步的喜悦,消除他们遇到挫折的忧伤,为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她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学生,对班级的学生普洒爱的雨露。个别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孩子,不仅容易犯错,而且改过来之后极容易再犯。针对这样的情况,陈老师总是用我的宽容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并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缺点找出来,然后逐步改正。
班级的小林(化名)同学有一段时间很爱欺负同学,使得全班同学怨声载道。陈老师也非常生气,但她还是忍下心中的怒气,平心静气的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通过沟通陈老师才了解到,学习成绩平平又没什么特长的他只是想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陈老师立即在班级内给他安排了小职务:宿舍长、餐桌桌长等。这个孩子不但不再欺负同学了,还开始有了班级主人翁意识。
班级的另一个孩子小轩(化名)的爸爸妈妈自他小时候就一直在外地工作,年事已高的姥姥精力有限,却要照顾小轩和他的妹妹两个孩子。这个孩子各方面行为习惯较差。他没有收拾自己东西的意识;吃饭不太会用筷子和勺子,用手拿着吃;经常不完成作业……陈老师给了他最大的包容和爱。手把手地教他整理东西、使用筷子吃饭;她跟各科老师说明情况,争取各科老师配合帮他补习功课;号召其他孩子多关心多帮助他。陈老师还和孩子的家长交流,让孩子的父母争取在节假日多陪陪孩子,给小轩更多的安全感。在陈老师的努力下,这个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生活自理能力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
陈老师一直坚信,只有真心、爱心才能拨动学生内心的琴弦,奏出美妙的乐章。
创新管理,助力成长,做航行的掌舵人
在班级管理上,陈亚老师一直在“新”字上下功夫。班级家委会在陈老师的提议下,经过和陈老师的不断商讨,设计并联系制作了班级“小荷勋章”。陈老师也随即制定班级规范——小荷班一日规范及奖惩。为了使学期末的“六小能手”的评比有据可循,陈老师在规范中明确开展涵盖了孩子们日常的“路队、生活、阅读、国学、课堂”五个方面的评比。这五个方面的评比不是一周一次,更不是一月一次,而是每天都在进行,然后进行周总结,并且评比出各方面表现优秀者,在班级学信空间进行公示表扬。陈老师认为,这是家校沟通的最便捷和最及时一个纽带。因为,家长不但可以根据各方面评比的周总结了解孩子一周表现,还可以根据孩子们装在小文件袋里的小荷勋章的数量,每天了解孩子各个方面的在校表现。在“小荷勋章”的“诱使”下,他们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非常繁琐的每日各个方面的奖惩,肯定不能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人或任课老师来完成,而是全部依靠班级班委和各科课代表来执行,老师只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有的时候监督都不用老师来完成,而是由班级班长来监督。班级学生的“自制”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班级很多孩子,使204“小荷班”形成了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陈老师说:“学生点滴进步是我前行的动力,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让爱与责任同行是我工作的目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惟愿陈老师的教育花园花开满园。